年7月,西北大学硕士毕业的小孙,并没有加入“孔雀东南飞”的队伍,而是留在了西安,进入了一家位于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成了一名试剂研发工程师。
小孙大学所学专业是生物工程,身边的同学大多去了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或东南沿海地区,留在西安的并不多。她也曾经纠结过要不要跟大家一起,但在几番对比之后,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并不是退而求其次。”小孙说,促成她做出决定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意识到,在西安尤其是高新区,本身就有很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有很多优秀的企业,这就意味着有更多就业机会。“我入职的这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成立的时间也不长,但主要以研发为主,技术实力雄厚,而且能够提供不错的薪酬和岗位,所以,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了。”
“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企业能不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往往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西安联创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孵化器”)总经理刘海鹏说,近年来,联创孵化器联合西安14家高等院校,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线上宣讲会、供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推动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人才与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精准对接、增进了解,让更多像小孙这样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本地企业,在有效满足区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
“组团”进高校
提升区内企业“出镜率”
陕西是我国科教大省,拥有数十所高校,其中和大学每年培养的适合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生超过人,但奇怪的是,这里的生物医药企业却经常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地区而言,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更具人才吸引力;就产业特点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涉及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同时与材料、机械、光学、电子、计算机、通讯等各学科交叉结合,这使得拥有这些专业背景的人才就业时很难聚焦生物医药企业,医院或者头部互联网企业可能是他们的首选。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校毕业生对我们的生物医药企业缺乏了解。”刘海鹏说,西安高新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聚集地,已经发展出成熟的产业培育链条,拥有大量的“低调”但很有实力的企业,如研发出全球新一代“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的眼得乐,参与研发的国内首款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的京工医疗,参与研发世界首台输出功率为30W蓝激光手术设备的蓝极医疗等等,他们都能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
校园招聘会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岗位需求的主要渠道,但由于生物医药类企业大多规模小、知名度小、提供岗位少,很难单独参加高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即使勉强去了,要么专场宣讲会空无一人、要么各处奔跑空吆喝。
“单打独斗不行,那我们就组团进高校。”刘海鹏说,年起,创业园通过联创孵化器每年组织6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组团”走进各大高校,通过开展春季、秋季校园招聘会,校园宣讲会,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为区内企业人才招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联创孵化器是创业园一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孵化机构。
“这种‘组团’进高校的方式,能够有效抵消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的劣势,同时也为广大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刘海鹏说,对西安高新区而言,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也获得了难得的“出镜率”,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毕业生对本地企业的认知。
小孙说,在没有接触本地企业之前,她的意向也是进“大厂”,甚至有考虑过去某家大型企业做销售,但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原来西安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不错,也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还有很多适合自己的岗位。相信未来大家对本地企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以后,学弟学妹们的就业选择会越来越多。
“上下”扩渠道
拓宽高校学生“就业路”
3月18日,由联创孵化器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承办的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专场网络招聘会成功举办,来自西北大学的多名毕业生参会。企业宣讲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