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简介 > 西安晚报遥远的山丁子树

西安晚报遥远的山丁子树

发布时间:2016-11-21 10:30:27   点击数:
生活新思索诗歌新江湖时事新锐评

遥远的山丁子树

■红雪

在后园,山丁子树蓬蓬勃勃地蓊郁着,我只能隔着樟子向里眺望,一串串山丁子由小到大,由绿变红,几乎是在我的心驿所动中完成的,它诱惑着我的胃口。怎奈后园篱笆门的铁锁已锈蚀斑斑,钥匙拴在外婆的裤腰上。每年,母亲都要去看望外婆,我当然软磨硬泡要跟着母亲去。尽管三十多里的山路对于六七岁的我来说,已是无限遥远的长途跋涉了,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着……外婆家后园的山丁子树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舌下冒着酸水,喉咙滚动着。

一路上山峦叠翠,大地景色斑斓,天无限地高远,小河清澈见底。母亲怀里抱着妹妹在前面急行,我像个尾巴似地缀在后面,紧追不放,生怕这蜿蜒山路两侧突然冲出野狗、张三。

到了外婆家已是日暮西斜,外婆先是接过母亲怀中的妹妹,并冲着我说:“二外孙来看姥姥呀。”我直往母亲身后躲。说实话,我从内心很怕外婆,她缺少笑意的脸上总给人一种隔膜与威严。

大人们都忙着准备饭菜,并叽叽咯咯地叙述离别思念之情。暮色十分,开饭了,外婆院里院外高门大嗓地唤着我的乳名,最后,才把从后园樟子外向里张望的我找到。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她抿着嘴唇笑意盈盈地说:“这孩子,这孩子,还怪有心眼的。”

吃完了饭,外婆掀开她的樟木紫漆柜柜盖,伸手向里抓了一把,就往我手里塞,我知道准是山丁子。外婆为等待我们的到来,提前把树上山丁子摘下来,装到盆中,盖上毛巾,然后放到柜子里。山丁子经过长时间放置闷捂,就很快变红变软,原来的生涩荡然无存,只留下酸甜绵软。就这样每天晚饭后,我都能领到外婆给我的一捧山丁子,仿佛紫漆柜里的酸甜永远也掏不完。

外婆近70岁了,身板挺拔,干净利索,虽然裹了小脚,但她走起路来依然风风火火,就像她操持的大舅大舅母一家一样,日子有滋有味、蒸蒸日上。

外婆是大舅一家的精神支柱,更是大舅一家的主要劳动力。每天从大田里回来,外婆还要侍弄园子,黄瓜、豆角、窝瓜、茄子……应有尽有,水灵灵的青菜丰富着一家人的饭桌。而后园却是外婆独处的地方,她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进去把山丁子树修剪得婆娑秀美,并常常久久地伫立,凝望这棵树木……

二十三岁就孀居的外婆,本可以移情别嫁,但她固守着贞洁,苦苦等待外公的归来。她人前从不展露寂寞的相思,以她刚强的秉性承载起生活的重担,把3个儿女抚养成人。

外公从军前三天和外婆把这棵山丁子树从大山里移植到后园。然而,外公和部队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说,外公战死在抗战前线,没留下尸体;也有人说他去了海岛台湾,在那里又娶妻生子,过上了富庶的生活,把外婆忘了……总之,日思夜盼的外婆等于没能得到外公的一点消息,迅速的苍老蓦然写满外婆的鬓角与脸颊。可外婆把这种思念转移到抚育她的子女身上,用女人的柔弱之肩扛起这个飘摇的家庭。每每黄昏时分,外婆一锹一锹地为山丁子树培土,一剪一剪地修整树梢,那么专注,那么深情。母亲说,经常看到外婆的眼睛布满红丝,眼皮红肿。

我当然没有兴趣听母亲絮叨这有惊无险的故事,我只想每天能得到外婆一捧山丁子。

外婆对母亲最大的自责是没能让母亲念书,而是在她18岁时包办给16岁的父亲,以此换回大舅娶媳妇的彩礼钱,而她更惦记母亲的生活。对酒一往情深的父亲终于在半醒半醉中,把一个崭新的小家领向困苦异常的深渊。打我记事起就经常聆听到母亲无助的哭声,和父母没完没了的争吵,以及父亲醉酒后酣然入睡打起的响亮呼噜声,直到随着父亲年龄的增大,他开始考虑应该为他年经的妻子及接二连三出生的儿女负一点责任时,外婆的脸上才出现少有的笑意。生活的转机,终于使我们的胃口有了可以慰藉的粮食和果蔬,我去外婆家的精神动力就暗淡了。

等我考到镇上的重点高中,暑期再去看外婆时,她已明显龙钟老态了。她端坐在秋季的阳光下,像一尊古老的雕塑,头上早已堆起潦草的飞雪,我的眼泪就下来了。而外婆见我走近,满脸的慈祥让我瞬间回忆起她向我手中塞山丁子的镜头,她慢条斯理地说:“二外孙来了,你等着姥姥给你拿山丁子吃。”说着就要起身进屋,我一下子把外婆扶住,“外婆,我不吃,你快坐着吧。”外婆听我这么一说,脸上即刻浮现一种落寞的神态。

我的心一动。

后来,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去看外婆。听母亲说,外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舅母开始对不能维持自己日常生活的外婆有了微词,直至动以脸色和推搡,终于有一天外婆在晚上起夜时摔坏了双腿,她便不能独自出去散步,不能走到后园看一眼山丁子树了。

那年春天,万木葱茏欲滴,唯有后园的山丁子树从树梢开始枯萎,到芒种这天,就彻底地死掉了。这日半夜,外婆穿戴整齐,安详地躺在炕上,谁也不知什么时辰,80岁的外婆走了。

我们赶到外婆家时,早已富裕得像土财主似的大舅正在后园挥动板斧,狠命地砍着那棵山丁子树,并被来帮着发送外婆的屯亲们截成一段一段的,投入到燃烧的灶坑里。

我唯一感到不安的是,表兄妹们对身板奢侈发育的大舅母已失去了尊敬……

遥想外婆,她该有多大的忍耐力,才能把思夫的痛苦隐藏在心间?!我那没有见过面的姥爷,到底在哪?我多么希望两位老人能在天堂里相会,过起温饱恩爱的小日子。

真想那棵寄予外婆一生情感的山丁子树,真想外婆!

(发于年6月13日《西安晚报》)

诗观诗歌就是一种感觉,是诗人内心的宗教。

作者简介

红雪,原名秦斧晨,资深媒体人,业余时间写诗,现任《大庆晚报》副总编辑。

参与策划并执行体验式报道《卧底职业丐帮》,全景式采写《捣毁“黑色帝国”》《警务大提速》《见字如面》等大型报道;主导创办媒体功能转型栏目《说和》《防忽悠热线》以及服务中老年读者《老来乐》专刊。荣获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一等奖、东三省新闻特等奖等30余个,大庆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十大功勋员工。

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诗刊》《星星》《绿风》《诗潮》《诗林》《诗选刊》《鸭绿江》《北方文学》《中国诗人》等国内报刊,诗语笔记《当代诗歌病理切片化验》(《诗神》)、《诗歌在上》(《黑龙江作家》)、《大庆诗人生存现状最新报告》(《诗刊》)颇有影响,出版个人诗集《散落民间的阳光》、法制新闻集《见证》各一部,曾获《星星》“郎酒”诗歌奖、《诗潮》“天问“诗歌奖、《海燕》“大荒源谷”诗歌奖、黑龙江文艺精品奖、《岁月》文学奖数十个。

红雪年发表的部分作品延伸阅读

《星星》

乡下的雨带着韵脚

《海燕》

吃饭吧

《岁月》

黑草垛安度着时光

《四川诗歌》

真想喊你一声爹

《中国文化报》

抬头看一眼天空

《中国石油报》

被石油喊醒

《鸭绿江》

红豆卧雪体验冬天的冷艳

《华西都市报》

有多少不舍俯瞰万家灯火

《地火》

把哭声掩盖延长了秋天的沉重

《人民日报》

瓦窑堡的灯光

《解放军报》

碑不语

《中国诗人》

中年之境

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如何根治
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jj/369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