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简介 > 十几岁便从老家富平出来打工

十几岁便从老家富平出来打工

发布时间:2016-3-12 10:34:32   点击数:
该院工作人员表示:“天天有秦腔”活动我们已经举办了好几年,5万多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了赠票

与张辉一样,渴望能够以文艺的形式,与自己所处的城市“沟通”的务工人员不在少数,诗人麦秸就是其中的一位麦秸的真名叫陈向炜,因喜欢写诗并长期坚持,成为“民工诗人”中的一员前段时间,他的诗集《一个没有地址的人》出版并在网络上流传,让很多人知道了这位陕西籍进城务工人员

一些社会团体、社区也开始关注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西安工友会”是成立多年的一家草根公益组织,这个社团最主要的项目就是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文娱活动设施、组织娱乐活动、提供法律咨询等,机构负责人程明海介绍,“看书的大多数都是35岁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这里免费西安晚报电子版的书籍和文娱设施都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目前书籍数量还比较少,以文学、工具类为主,比较陈旧缺少年轻人喜欢看的杂志、漫画等“来参加活动的大部分都是附近工地的工人,每周我们会为工友放电影,节庆假日,会组织进城务工人员自编自演一些文娱节目,最多的时候,有近200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程明海说,由于经费等问题,公益机构目前处于艰难运行状态,他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关注他们,一起为进城务工人员营造一个温暖的“文化之家”

自卑让他们对都市文化望而却步

西安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都举办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记者问她为何不去报名参加这些培训时,小王表示她都不太了解这些活动“会不会有名额限制?”小王西安晚报 健康版担忧地问记者据了解,对相关规定吃不透、拿不准、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而错过免费培训等提高职业技能机会的人,不在少数这群有梦想渴望提高自己的年轻人,尚徘徊在梦想边缘

“要是能为我们多组织一些演出什么的就好了”“希望附近社区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也能向进城务工人员开放”……这是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语言

对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很期待

来自咸阳的张会军是一名水暖工,上学的时候他就喜欢看小说,喜欢参加文娱活动出来打工以后,由于家里负担较重,他平时花钱很节省,更是很少买书“我其实很喜欢看书,但是现在一本书几十元,有点贵了”张会军说,虽然现在公共图书馆可以免费阅读,但是离他太远,他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看书,他希望附西安晚报近社区的图书室也能以合理的方式,向进城务工人员开放

“附近小区广场晚上有人带着大家跳舞,我不好意思去参加,害怕人家笑话”南郊永松路上一家打印部店员小黄说,她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唱歌、跳舞,每年都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以前每天下班后,公交车站牌附近有个公共报亭,她就站着看一会报纸,结婚后开了这家店,忙得就没时间了来西安七八年了,小黄几乎没有参加过大一些的活动“其实最主要的是内心比较胆怯,如果有人来组织的话,我是非常想参加的”小黄对记者说

26岁的小王,在高新区一家写字楼当货梯管理员,这与她来西安学一门技术的梦想相去甚远小王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像父亲那代人一样,只能干又苦又累的粗重工作小王高中毕业后与西安晚报省图书馆朋友一起来西安打工,本来想一边工作一边读个培训班,提高一下自己,但是来到西安后,生活费用支出很大,她没有多余的钱来提高充实自己

11月23日下午6时,和平门附近的环城公园有人在唱秦腔,伴奏者都是业余爱好者从渭南到西安来打工的梁师傅停下自行车,站在人群外面听“我也会拉二胡,在我们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我有时候还去参加自乐班呢”梁师傅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出来打工,他也不会丢下自己的这一爱好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在自己租住的地方,组织起来娱乐一下?梁师傅笑了笑说:“咱总觉得自己是个打工的,谁愿意跟咱一起吹拉弹唱?”梁师傅说着,骑车离去

他们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值得欣慰的是,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西安晚报春节征联重视陕西省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更是动用社会资源实施共建共享服务,把精彩的文化服务送给群众今年8月份起,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每晚都要上演一场精彩的秦腔大戏,其中30张票是免费送给务工人员的”据了解,目前全省已经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每年中、省投入的运营费用近3亿元今年,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下乡”活动,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文化活动场馆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超过数十亿元

打工之余的生活单调、枯燥,和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一样,麦秸下班后大多只能玩纸牌来打发睡前的时间“别看进城务工人员整天在为养家糊口而拼命挣钱,其实下班后也很希望看看书、看看电视关注城市里每天发西安晚报发行电话生的事,这样才能有真正置身这座城市的感觉”麦秸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辗转、不同的打工经历、居住环境的变化,都令他感触颇深终于有一天,他开始试着把自己多年漂泊打工的情感,倾泻到了诗歌创作上

图/记者 尚洪涛

营造氛围让他们尽快融入都市

据统计,西安务工人员数量已达百万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或90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与父辈们一样,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默默奉献着他们同城里人一样,对文化及精神食粮有着强烈的渴求然而,他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建筑工地、理发馆、小饭馆、出租屋之间辗转穿行,娱生活枯燥、单调,在城市里生活却很难触摸到城市文化的温度

在一家饭店做配菜师的韩师傅和几个老乡一起来西安打工,他们都带着家西安晚报订阅电话人和孩子“基本上就和认识的老乡约着在一起玩、出去逛街很少跟本地的年轻人接触,没有太多沟通的机会”谈起眼下很多80后、90后打工的年轻人,韩师傅表示,年轻打工者,多数不愿意与城里人打交道,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却将自己圈在城市生活以外

文/记者 任娜

像小张一样,很多80后、90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习惯在都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但是“不工不农”的身份让他们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即使很多人想体验都市时尚的文化生活,也很快被内心这种感受阻拦

麦秸找到了合适的表达途径,但是更多的80后、90后进城务工人员,虽然也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但是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们只能选择宁愿加班多挣点钱,也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文投稿西安晚报娱活动上

“我要用文字展现打工群体的精神渴盼”麦秸说,记录所到过的每一座城市,记录打工者的心路历程,记录这个庞大的群体……

“现在找工作,人家首先要看文凭,我也想换一份收入高点、体面一些的工作但是到人才市场一看,招聘单位基本上都要本科文凭”像小王一样,很多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都对自己目前的文化水平不满意,期待有机会接受教育培训来提升自我,谋得一份好工作

打工诗人“麦秸”的文学梦

和众多打工者一样,在南郊一家建筑工地当电焊工的李海成,每天从租住的房子到工地是他生活的全部“忙了一天了,就想找个人聊聊,不愿意一个人呆在房子里”李海成说,他也渴望能和城里人一样,看场电影或到健身场所健身,“听说一张健身卡几千块,西安晚报报业发行地址消费太高了”

如何更进一步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文化服务?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褚宸舸说,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设施在逐渐完善但是,城市文化设施的现状和需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西安的公共文化设施则主要集中在南郊和老城区交通便利的繁华地带,在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城东、城西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园区,公共文化设施还相当匮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是最重要的”褚宸舸说,“维护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权利,满足其精神文化需要,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的确,诗歌之外的打工生活才是我最为真实的行走在城市里,我一张口,就会蹦出种子、化肥、麦子等词汇,这和城市生活格格不入这是一种磨砺,但我渴望被磨砺麦西安晚报登报声明秸说,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被更多人知道,能有更多人从中读出打工者的心声,用诗歌与所在城市沟通,并期待融入城市生活

“同村伙伴现在西安的大学上大三呢,他常常约我到学校玩,还邀请我和同学一起踢球”东仪路一家理发店理发师小张告诉记者,对于同学的邀请,他大多数都是拒绝的,觉得那些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有一次,那个读大学的老乡报名当志愿者,去养老院为老人演节目我很羡慕他很快就融入了城市生活我来西安也四年多了,我吃穿住用与一般城市同龄人基本一样但是总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城市同龄人当中,心里觉得别扭”小张说,理发店下班就晚上11时了,回到宿舍,大部分时间就是用手机上网聊天、听歌有时候店里轮到他休假,他也是找自己的老乡聚会,元月西安晚报内容无非就是吃饭、聊天

“十几岁便从老家富平出来打工,在各个城市间不停地颠簸往返,工地上搬砖、背沙子,保安、仓库管理员、车间小班长,这些我都干过,还摆摊卖过早点”麦秸对记者说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jj/54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