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
编辑:西秦拜月(IDwoainisx)
一位铜川的记者,写下他和铜川市委书记的故事~编辑安宁铜川第一线
屽。
能认识这个字的人,一定是我至亲的乡亲。
读小学时,我的语文老师说,屽村的屽字,字典里没有,希望你们长大后,有了出息,能让这个字收入新华字典。那时的教室,是一座破庙改成的,四处透风,窗户没有玻璃,用白色塑料纸订起来,凛冽的寒风打得塑料纸哗哗作响。老师刚刚说完这句话,哗拉一声,塑料纸被撕破,冷风狂灌而入,坐在第一排的我,赶快把双手伸进满是鼻涕的袖筒,缩成一团。
屽,山和干的拼接。我的祖先们,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为我出生的这个位于渭北高原贫瘠干旱的小山村留下符号。
老师是我的父亲,从一年级带我到三年级,语文、数学一起教,偶尔还会带我们唱歌、体育,以及思想教育课。在学校,父亲的身份并没有给我带来荫护,而是更加的严厉。犯了错误,常常是一巴掌。记的有一次,没有背诵过乘法口诀,被留在学校不能回家吃饭。等不到我回家的奶奶拐着小脚来到学校,手里是一个用手帕包裹着的还冒着热气的鸡蛋,不识一字的她,一边给我剥鸡蛋皮,一边说:娃,要好好念书。
老师的话和奶奶的嘱咐,默记于心。一晃,30多年过去了。
一
从深圳飞西安,透过舷窗,会看到万米之下的大地,慢慢由绿变黄。从小城铜川出去,到省会西安,再到北京,再到上海,最后到深圳,不断追寻梦想的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但是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有多少忙碌,每年霜降之后,我都会赶回家乡,去外婆家拿柿子。外婆家离我们家一梁之隔,出产的尖柿,无核且甜如蜜。小时候,外婆一直会把柿子藏到过年,等着我去。
因为太软,在所有的水果里,软柿或许是唯一一个无法快递的物品。我只能奔波千里,到柿子棚里去一饱口福。牵挂我的,已不仅仅是美味,更多已是对外婆的思念。
在回家的飞机上,看到《西安晚报》上的一个消息,位于铜川药王山地多平方米的孙思邈纪念馆开馆,计划顺道去看看。
药王孙思邈是家乡人心目中的神,小时候每年清明庙会,奶奶都会带我去这里,用纸折成角在香炉上方晃一晃,接点飘坠的烟灰,用水服下,传说可经包治百病。
这份苦涩的记忆,让我至今难忘。
记得在药王山下,有一个小摊卖鸡蛋醪糟,5分钱一碗。从来没有吃过鸡蛋醪糟的我,眼巴巴地看着奶奶。奶奶犹豫了一下,从夹袄里兜掏出五分钱给我,我说奶奶也来一碗吧,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她不要。我一口气喝完了甜腻的鸡蛋醪糟,然后一脸疑惑地问奶奶:说是鸡蛋捞枣,怎么没有枣呢?奶奶笑出了泪。
新修的孙思邈纪念馆异常宏伟,纪念馆前广场上,是高达14.1米的孙思邈铸铜雕塑,为民之疾苦而奔走的外形栩栩如生。展馆的内容超出我的预想,晦涩的中医理论被时尚和生动的设计表现得淋漓尽致,无疑,这是这个西部偏僻的小城里,最具现代风格的场所。
大煞风景的是不远处耸立的耀县水泥厂的烟囱。这,或许就是铜川转型的写照,没落的重工业和高污染产业下的艰难突围。沉疴已久的转身,需要的是大手笔和大格局,也需要时间。
被遗忘30多年的故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修的公路,已经让我有点找不到北。从黄堡镇上塬,直奔外婆家,外婆家在孟家塬,据传是孟姜女的故乡。8月份的时候,著名作家和谷创作的大型舞剧《孟姜女》成功首演,再次让这个地方受到众人白癜风治疗与护理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