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简介 > 雾霾把老师逼成网红

雾霾把老师逼成网红

发布时间:2018-5-6 2:10:10   点击数:

南方入冬失败,北方雾霾不散

年尾了,还要这样虐我们吗

(手动摊手)

现在聊天不说说“雾霾热”都赶不上潮流了,邓江波老师也不例外,对雾霾天气引发的社会现象一谈再谈。邓江波老师首次谈论雾霾的文章——“下次考试,“雾霾”为题”,你看了吗?这篇文章着重在谈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该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贡献。

今天的话题也是因“雾霾”而起,西安中小学因雾霾被迫停课,要求学生在家上“网络直播课”(不就和少年写作坊课程一样吗?),老师首次破例对着手机上课。新型上课模式背后会有怎样的教育问题?下面有请邓江波老师出场~(原文题目:雾霾把老师逼成网红,为何让老师焦虑?)

邓江波老师

最近,当多地中小学因雾霾而被迫停课时,西安第二十六中学尝试了一回“网络直播课”,不小心成了“网红”。据媒体报道,12月19日开播第一天,全校六个年级的直播平台共有8万余人次观看,最高在线人数达到余人。接下来几天,观看人数有增无减。从KPI来看,这次跨界尝试可谓相当成功。然而,根据《深圳晚报》等媒体报道,学校和老师对此却忧心忡忡。

其实,中小学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不新鲜。

六年前我曾在广东佛山做过教育记者。当时,“教育信息化”就已经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着力强调。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会主动利用广播、闭路电视、网络论坛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个别理念“超前”的学校和教育部门还推动过老师开博、微博授课等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安第二十六中学的直播课在方法路径上并无太多突破。要知道,从校园内部平台转向借用商业直播平台,还是由于技术原因的无奈选择。

除了无奈,还有诸多不适。

面对面的教学变成了面对不特定人的直播授课,一些老师感到紧张和不安。根据《深圳晚报》报道,面对空荡荡的教室,一名老师自称“上课感觉就像有监视器盯着一样”。另一方面,个别学生也有些着急,想要提问却又无法提问。但更多的听众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课堂”。直播过程中,他们不断向老师“送礼”。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则数次发通知禁止“送礼”。

有老师向深晚记者直言,直播平台上蕴含的商业气息可能影响教育的“纯粹”。而在我看来,这场教育试验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倒并非由于直播平台的所谓“商业气息”。要知道,现今中小学教育的商业气息不可谓不厚,但与新技术并无多大干系。真正令老师和校方感到焦虑的,是一种预料之外的新型权力关系。参考福柯对权力的观点,传统的学校和课堂教育不仅仅知识技能讲授,而是一整套价值观传输和行为模式训练。在这个高度封闭的系统中,学校和教师处于权力关系的中心,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学校反复强调的“教育的纯粹性”,与其理解为教育的公益性,不如理解为师生权力关系的稳定性。

当课堂被迫转移到超出学校控制的直播平台,这种关系遭遇了挑战。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的中心地位被削弱。随着面对面的传播变成“面对屏”的传播,老师从对特定学生人群的“监视者”,变成了面向不特定观众的“被监视者”。可以推知,一旦这种转变成为常态,老师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作出必要的调整。此外,由于对平台没有控制权,学校只能通过“劝说”对教学过程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主动性有所增强。在直播过程中不断有听众给老师“送礼”,就是个有趣的证明。这种实时的、公开可见的反馈形同一种评价权,也会给老师造成一定压力。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分析只是就事论事,并非对未来的预测。随着直播、VR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学校教育中,课堂形态和师生关系的演变将是一个动态博弈。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仍会努力掌控课堂的主导权,但同时也需要与包括数字化课程设计者、教学平台提供者等其他角色作协调;另一方面,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学生将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雾霾把中小学课堂从线下逼进虚拟空间,固然是一种无奈和不幸,却也展示出教育的更多可能。这种可能,远不止于功能拓展和效率提升的层面,而是指向一种教育活动参与者的新型关系,让我们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你试过上“网络直播课”吗,效果如何呢

对这类新颖课堂,你有什么独到看法吗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你思考过吗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讨论哦~

(现在想好了,考场就可以省点时间了)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皮肤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jj/962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