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民族医药,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掘民间医术医方,今日,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山西晚报社、中华国医药文化合作组织共同主办,山西省医师协会协办,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寻访山西好中医”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
活动内容:
此次活动将通过征集、寻访、评选的方式,推出位“山西好中医”。同时通过义诊、公益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身边的好中医,让山西好中医更好的服务大众。
现场出席的嘉宾
山西省医师协会会长、原山西省卫生厅厅长李俊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郭玉福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冀孝如国医大师吕景山中国中药协会执行会长王瑛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红飞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东山西广誉远国药堂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勇山正和岛山西岛部机构执行主席、秘书长王文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山西晚报社社长张占鹰山西晚报社副总编辑张晓绵山西省4医院的40余位专家代表
山西省医师协会会长、原山西省卫生厅厅长李俊峰(左一)、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郭玉福(左二)、
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红飞(左三)、
山西广誉远国药堂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勇山(左四)共同启动水晶球。
现场声音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郭玉福:
让山西所有好中医走上舞台
众所周知,每一个文化标志的背后,都有许多代表性的人物,而山西之所以被称为中医药文化大省,也与历史上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医大家密不可分。未来,我省将全力迈向中医药文化强省,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一代中医领军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因为此,作为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第一大子报,山西晚报坚持“播撒阳光、传递温暖、成就梦想”的办报宗旨,在宣传山西中医药文化、发掘名中医方面,始终不遗余力。今天,山西晚报与省中医药管理局、广誉远国药等单位一道,发起寻访山西好中医活动,希望通过寻访、见证、宣传山西好中医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身边的好中医。
同时,山西晚报也将通过微博、
②长期工作在中医临床第一线,在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
③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塑造白衣天使良好形象。自觉维护“九不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违反“九不准”规定的行为。
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积极为患者排忧解难,关爱病人,热情周到,积极引导、医患关系融洽。能胜任本职工作,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近两年未发生各种责任事故和纠纷。
活动意义我们希望: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山西历史上一大批名医大家。此次广誉远“寻访山西好中医”活动,将通过寻找,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一代中医领军人物推广他们的学术经验和治病良方,让山西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谁是好中医,人人心里一杆秤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中,也对好中医做了描述,他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在寻访开始之际,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国医大师、专家名医、市民的看法吧。
国医眼中的好中医吕景山:好中医要耐心问诊,时刻为病人着想
简介:吕景山,男,年生,河南偃师人,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主任医师。对于针灸、中医内科的理论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年调山西中医学院任教授。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年被评为“国医大师”。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我认为,好中医首先要有为病人服务的良好愿望。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病人有什么痛苦、有什么需要,医生都应该积极问询。谨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大字。
其次,好中医要态度好,要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耐心听病人讲完自己的需求,彻底弄明白后再开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现在好多年轻中医不懂这个问题,由于病人过多,询问时间变短,医生不看脉象、不自仔细询问需求、就盲目开出药方,这一点很不应该。中医很强调病人问诊时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最能体现病人当下身体感受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经验淡化,更不应该忘记。
我建议,希望年轻大夫去农村锻炼。因为医院分科很细,病人很少,而有好多病例是在城市看不到的。年轻医生为了提高诊疗技术,就得到农村锻炼。在为老百姓的服务的同时,诊疗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以前任职时,我就不断利用假期时间,到山西各地锻炼。南到黄河边的永济、稷山;北到偏关。这些下乡诊疗经验对我教育很深。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放下身段,去农村体验,在广大的乡间田野里,吸收最宝贵的行医精华。
名医眼中的好中医胡兰贵:好中医要“读经典、多临床、跟名医”
简介:胡兰贵,男,主任医师,教授,和平分院副院长,名医,省优秀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疑难疾病和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疑难杂病,临证突出“抓主证,用经方”的辨证思维特点,诊病重视脉诊。我觉得简单来讲,所谓好中医就是纯中医。首先,理论知识要过硬。好中医必须要熟读中医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中医经典。例如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的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中医需按中医理论来行医,这些经典可是说是中医行医的必备知识。总之,评价好中医,就是要理论知识无可挑剔。
此外,我们评价好中医,还要遵循国家所提倡的“九字方针”:读经典、多临床、跟名医。“读经典”这方面上文已经提到。而“多临床”是指要多多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培养行医深厚的病例基础。“跟名医”则是指,要时刻怀抱着学习的心态,多从名老中医那儿汲取行医经验,提升自己的行医水平。
如今,正儿八经的资深中医已经很少,能够通读、熟记《伤寒论》的名医也日渐减少。尤其是当前一些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更要将“内经理论”作为自己将来行医的主要理论支撑。年轻医生如果能记下4、套方剂的话,就是一个好的中医苗苗。
有了好的行医技术,更缺不了好的行医德行。作为一位救死扶伤、掌握别人健康的角色,好的中医不能嫌贫爱富,对患者挑三拣四。而是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马文辉:好中医要收徒弟,将中医传统传承下去
简介:马文辉,男,年3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三部六病研究所所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刘绍武先生关门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的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医院“首届名医”。山西的中医发展在解放初期是非常有名的,而现在逐渐有点滑坡。原因在于医学教育的断层,这点非常可惜。山西晚报这次举办“寻访山西好中医”的活动十分必要。
我眼中的好中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中医文化和中医理论功底必须过硬。中医,它不是简单的一个临床经验,而是需要严格的理论支撑,并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如果中医理论都没有熟记的话,谈何提升与继续发扬。
其次,好中医必须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必须有大量的临床经验。作为一名临床中医,必须为临床服务。中医是要每天接触病人的,是要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好中医,是有能力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的。
第三个标准就是“必须要有徒弟”。而一些传统老中医比较保守,受以前“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控制,总是要“留一手”,这不可能称之为好中医。所以说,好的中医,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除了自己有精湛的技艺,还能带出一大批徒弟。我国中医最需要的就是“星火传承”,不断发展。
最后,我引用以前老师的一句话来概括:“学说是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无古今、无中外、无你我。以是者为是,以非者为非。”中医的星星之火,是要不断传承、发扬的。
吕玉娥:德艺双馨,是我认为“好中医”应该具备的品质
简介:医院针灸二科主任“德”是指医德,我理解为医生在看病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一,在行医过程中,不仅要看病,更要看人,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