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国防疫取得的重大胜利,但是对于外源性输入病例引起的局部感染防疫还是不能松懈。对于发热病人都要谨慎对待。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有一个初步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其中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谨慎又谨慎的对待。
一、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某个人的体温因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各种全身性何局部性感染以及许多肺感染性疾病(如肿瘤和结缔组织病)。一般而言,当腋下、口腔或直肠温度分别超过37℃、37.3℃和37.6℃,并且24小时内温度差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二、发热的机理
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外源性致热源: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尿酸结晶等。
内源性致热源:IL-1、IL-6、IFN-a、IFN-b、TNF等
常见发热疾病诊断思路
感染性发热: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要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病程3-5天,不必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对机体有害无益。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要考虑肝炎、胃肠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尿频、尿急、尿痛要考虑尿路感染。夏天好发疖、痈、肛周脓肿。儿童要想到麻疹、水痘、乙型脑炎。哺乳期妇女易患乳腺炎。肺结核、肠结核、肾结核可出现持续低热。有持续高热一周以上要考虑伤寒、败血症等。心前区听到心脏杂音的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接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艾滋病人易有原虫、病毒、真菌感染。在疾病流行区,有疟疾、急性血吸虫感染、流行性出血热、SARS、新冠病毒、禽流感等。
肿瘤性发热:淋巴瘤、肝癌、白血病、鼻咽癌、肾癌、大肠癌、恶性组织细胞并等均可引起发热。
免疫、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等。
——END——
1、急救抗疫实录
2、急救抗疫实录2
3、急救手册,人手一份(版)
▲长按扫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