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故纸寻新长按识别
作家和评论家,从来都是相辅相成。邢小利是我省资深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陈忠实文学研究专家。他告诉记者,其实从年开始,他就有为陈忠实写一本传记的想法,但遭到了陈老师的反对。“陈老师一贯低调,他总认为了解他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写一本传记。我就暂时放下了这个想法,但一直在搜集资料。”邢小利用了十年时间搜集资料,期间成立了白鹿书院以及陈忠实文学馆,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他还编写了一本《陈忠实集外集》,收录了陈忠实在1年以前发表的几乎所有作品,“很多都没有收录到他的文集中,但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很有价值,所以我收录到了这本书中。”年,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决定推出作家的评传,而经过长时间的沟通,陈忠实也同意了写这样一部作品。
“我写了两年,没有立刻出版,又打磨了两年。我要对作家负责,所以也在不断斟酌。完稿后交给陈老师审阅,他修改了一些年份不对的地方,但对于作品本身没有干涉。”邢小利告诉记者,名为“陈忠实传”,其实是“评传”,收录了很多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价:“比如《白鹿原》问世后,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这些我都没有避讳,全部收入其中。”“他这代作家属自学成才”
陈忠实是当代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家,但邢小利说他是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不是溢美之词,而是从他所处的时代来说。我们知道,他这代作家属自学成才,后来又经过了作协体制的培养,是作家协会发现并培养了这批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特定时代造就的。他们那批作家中,最初的业余作者,很多后来都销声匿迹了,但有两个人不断突破自身,并最终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一个是蒋子龙,一个就是陈忠实,蒋子龙是从工人到作家的代表,而陈忠实是从农民到作家的代表。业余作者出身,又经过党的培养,个人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这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邢小利分析说,陈忠实早期的创作也和政治紧密结合,受时代的局限,但是他不断剥离,不断反思,经过几次精神上的蜕变,一方面是被迫蜕变,另一方面也是自觉地蜕变,“从人的自觉到文学的自觉,在文学上脱胎换骨,最终成就了他对文学的理解,也使他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文学史上具有研究价值。”
陈忠实是作家,而邢小利是批评家,文学身份的不同,决定了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陈忠实总说:“研究我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像我这样农民出身,没有念过大学,民办教师搞文学创作的人,其实挺多的。”但在邢小利看来:“历史总要选择一个人作为代表或叙事对象,从而呈现历史,在我看来陈忠实就是代表。研究他,不只对他个人有意义,对当代文学史更有意义。”“文的传世需要靠人”
作家一度不同意,但邢小利还是想写这样一部评传,他说因为“文的传世需要靠人,凡是能留下的作品,都是人和文共同传世”。“比如我们知道了屈原的忧国忧民,知道他的一生,才能知道他为什么会写出《天问》;知道陶渊明的五次出仕又五次归隐田园,才能理解他的田园诗文;只有了解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才能更好地解读他的文学作品。人和文是交相辉映的,李白、杜甫、王维、曹雪芹,包括鲁迅,你必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才能了解他何以能写出那样的作品,而那样的作品之所以传世。”所以邢小利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了解作家的经历并对其研究,也是了解时代思潮和思想文化,这样才能对其作品了解更充分。
最终也是他的这一观点说服了陈忠实,陈老师让他“放开些,大胆写”:“但我绝没有解读作家隐私之意,这也是我不感兴趣的。就像有人说陈忠实写《白鹿原》超水平发挥,但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知道他痛苦的精神蜕变和剥离,也就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超水平发挥。没有思想的转变,成就不了陈忠实,所以他后来总强调‘思想的力量’,但我看来他是用思想的力量穿透了历史和现实。”
福利NO15邢小利老师陈忠实传毛笔
发布时间:2021-4-14 8:59:59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