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李村镇南寨村刘进祥老人家来了一群人。他们是河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办公室主任张梅枝等人以及洛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庞明新、党派科彭忠等人,他们前来看望老人,送来慰问品,询问老人的生活起居,表达祝福之情。老人激动地说:国家没有忘了我!
刘进祥何许人?原来,他是一位抗日老兵。年出生,现在96岁,李村南寨人。入伍,年底考入黄埔军校,年毕业后进入国民革命军27军45师,任排长。随后,转战太行山区,在山西陵川参加过多次战斗。年调至云南,保卫滇越铁路,主要负责通信器材管理。年回到家乡。
附:黄埔毕业生苦战太行山
96岁的老人已经耳聋了,我们把对他的敬意和想问的话写在纸上,听他讲那那段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
满腔报国志
老人在李村完小上学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常听老师常满怀悲愤地讲国家局势。毕业后,即主动参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人说这话时,依旧铿锵有力。
年参军后,他负责维护部队的电话总机。但他总想上战场。
年年底,在黄埔军校西安分校的招录考试中,刘进祥成功通过,成为该校17期第9总队的一名学员。年毕业后,即进入27军45师任排长。45师主要在山西陵川一带活动。他们手里握的是汉阳造79式步枪,装备远远赶不上日本人。最恼人的是,敌机像苍蝇般在天空中盘旋。老人叹息:“飞机都是从位于运城的机场起飞的,咱们没有制空权,只能挨炸。”
敌人总在春天和秋天来捣乱,春天不让农民春耕,秋天来抢粮食。作为排长,刘进祥在战斗间隙常给战士讲解快速换位、协同作战等军事知识。
歼敌八斗岭
在陵川八斗岭战役中,敌人从长治集结,向我军进攻。他们埋伏在有利的地势,先是机枪手榴弹,再是刺刀格斗。
“我军刺刀不够,有人事先就拿着农家的出粪叉,跟敌人打。”老人伸出他的左手腕给我们看,他的手腕就在那次被打骨折了。
老人说,我们在南线,北线我师134团冲过来,敌人开始后退。我对四班长说,轻机枪要转移阵地,发挥作用。四班长心领神会,带领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转移到敌人后面,在四班长干儿子家的后院天窑上,举高临下射击,不但能控制住阵地,还能控制敌人由四义西河底来支援的力量。
“半个钟头后,枪声响了,我一听就知道是我们的机枪。”老人还能说出我们和敌人机枪响声的不同。敌人的阵地上一片狼藉,山沟里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兵。几天后,敌人撤走了。老人清楚地记得当时农民的歌谣:“打跑孬种鬼子兵,平平安安搞春耕。杀我同胞掠我地,迟早总会有报应。”
此次战斗,敌人伤亡人数多人,缴获轻重机枪两挺,子弹辎重若干。“我们也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我奖了法币一千元。”
难忘战友情
说起八斗岭战役的悲壮,老人的嘴唇忍不住颤抖起来:“我们有个连,全都牺牲了,只剩下一个勤务兵。”现在,他还能清楚地说出那些牺牲的战友的名字。他把那些战友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时常一看就是半天。
在一次与鬼子近距离的搏斗中,鬼子的大狼狗猛扑过来,他开枪将狼狗击毙。鬼子急眼了,端着刺刀朝他捅来。危急时刻,一名山东籍战士朝着鬼子的脑袋就砸,鬼子倒下了,他逃过一命。
苦战太行山
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的扫荡依然频繁,加之汉奸投敌,45师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为避敌锋芒,刘进祥的部队化整为零,与日寇转山头、打游击。然而部队缺乏给养,生存越发艰难。45师副师长凌冬青饿死。老人老泪纵横:“没有粮食吃,只能靠吃树叶和野草维持。”但爱国官兵依然苦战在太行山,不接受日伪的诱降。
年9月,45师仅剩一些零散官兵,渡过黄河在洛宁县集结,后经整编,刘进祥所在部队被空运至云南,去保卫滇越铁路,直至抗战胜利。因为当时滇缅公路已中断,滇越铁路是中国与外界唯一的通道。他还记得,当时坐的飞机属于陈纳德陈香梅的航空队。
如今老人四代同堂,生活幸福,精神很好,身体健康,不挑食。平时喜欢看报,家里订有《洛阳晚报》、《团结报》。一个月有老兵补助、高龄补贴、低保等近元的生活补助,志愿者每到过节,总是来看望他。
走的时候,老人送我们到大门前。我们向他依依挥手,衷心祝福这位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为民族作出贡献的老人健康长寿!
(刘进祥老人口述,笔者整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