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敬老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互联网+智慧养老——西安老人居家养老的未来方向
养老站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监测血压。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在合适环境中养老”的理论,最早在英国开始推行社区照顾服务方式。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模式已走向成熟。由专业服务队伍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是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服务方式。相对而言,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还不充分,在政府投入、服务资源参与、服务内容多样化、专业化队伍建设与服务技术水平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均有较大差距。
长期跟踪研究西安养老课题的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赵银侠介绍,中国传统养老方式一般被称为“家庭养老”,即老人住在家里,由子女或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而“居家养老”也是老人住在家里,在子女提供照料服务的同时,社区力量、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一并加入到提供服务的行列。它已突破了家庭养老仅仅满足老人吃饭、穿衣的基本需求,可以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关爱等多元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家园式智能化养老系统随时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实时画面。
年,全国老龄办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出路,确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基本任务和保障措施。8年来,我国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目标任务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落实,其中最显著的成效是由政府支持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硬件建设与农村幸福院硬件建设已初居规模。
目前,西安地区较为普遍的居家养老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据赵银侠研究员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年5月,西安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个,覆盖率达到67.4%;已建成家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到15%左右。养老服务中心(站)与农村幸福不同程度地内设了活动室、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等服务功能。
家政员鲁红英正在给老人喂酸奶。
今后,互联网+养老服务将是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赵银侠通过调查发现,西安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信息化与智能化普遍给予了高度 据新华社电去哪儿网8日发布《年度“银发”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出行目的地多在国内,今年超一半老人出游无子女随行。
报告显示,不用照顾节假日时间、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无子女随行出游,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年老年人无子女随行出游的比例占到50.91%。
受身体条件、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出行还是更偏爱国内游。数据显示,年使用去哪儿网乘坐国内航班的老年人,占比达到93.59%,国际只占6.41%。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是老年人出行的最热门城市,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休闲度假城市也得到他们的喜爱。
哪些城市的老年人最喜欢出游?年最喜欢出游老年人所在城市排行榜当中,北京、上海、成都、海口、重庆、昆明、深圳、三亚、西安和广州这10个城市的老年人出行人数排名前列。除了以上城市外,二三线城市老年人也成了出行主力军。
延伸阅读陪伴是最好的节日礼物重阳节,怎样做才算孝顺?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子女们争相送礼物一表孝心无可厚非。但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老人表示,买礼物只是一种过节的形式而已,期盼子女能常回家,一起吃顿团圆饭是他们最想要的重阳节礼物。
近日,腾讯网一项“重阳节,父母们到底需要什么”的调查显示:65.29%的人认为陪伴是多数父母期盼。有6.37%的受访者认为:“打电话是最简单的孝道”。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都很含蓄,父母与儿女间疏于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这种行为真正的作用是对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如果子女不能够常回家看看,经常打个电话,“妈,您身体还好吗?”“爸,晚上睡觉关窗户!”同样会让老人高兴很久。
其实“尽孝”二字做起来远没想象中那么难。拿出一次早上睡懒觉的时间给父母做顿饭,就已经能让他们幸福很久。5.1%的受访者表示,给父母做顿饭也是尽孝。
市民张先生表示,现在“空巢老人”持续增多,面对精神上日渐孤独的老人,子女的陪伴才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父母希望我能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比什么重阳节礼物都重要,因此只要我有时间,尽量多回家陪陪老人。”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西安晚报记者王赫为您报道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