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品牌 > 走好93岁老人刘盛兰离世,他曾感动哭无

走好93岁老人刘盛兰离世,他曾感动哭无

发布时间:2021-7-27 10:49:41   点击数:
北京手足癣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1月16日5时30分,“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因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医院安然离世,享年93岁。

20年间,刘盛兰老人靠拾荒先后为多名困难学生捐款10余万元,其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无数人感动落泪。

生前,老人还荣获“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全国仅10人)、烟台市“道德模范”、“山东好人”等称号。

老人住院期间,受招远市委书记张伟委托,招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波专程前往看望了老人。招远市卫计局、医院安排骨干力量,并联系烟台有关专家为老人会诊治疗。医院护理老人,向老人表达自己的敬意。

老人走了,他的事迹曾精神永留世间!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92岁老人拾荒助学18年资助百余学生感动中国

“亲人盛兰:当收到您的汇款单时,那种心情实在无法描述,双手接过重如泰山的元钱时,我泪如雨下。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我经济上已到山穷水尽、取借无门的时候,是您伸出了援助而又温暖的双手,帮我去医救孩子的命……”类似这样的信件,刘盛兰收了一大堆。

每一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以他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现年(年)92岁的烟台老人刘盛兰,从年就开始拾荒助学。18年来,他靠拾荒所得10多万元资助了全国上百名贫困学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他最奢侈的消费是花元订了一份报

村里有人说,刘盛兰是个颇有想法的“能人”。

出生于年的刘盛兰原本是烟台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的农民,解放前,年仅20岁的他只身去往天津,在一户买卖人家里当学徒,也就是在那里,没念过几天书的他通过业余时间,学了不少本事。

从天津回到村里后,他到农场打过工,当过大队粮食管理员。年,刘盛兰还参加了当年人民公社组织的“战山河”突击队。

但回顾“能人”刘盛兰的前半生轨迹,同村74岁的刘守仁老人难免有些叹息,“他可真是吃了一辈子苦,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刘守仁说,刘盛兰先后结过三次婚,但都以离婚告终,40岁时曾有过一个儿子,但不到10天就夭折了。

年,刘盛兰成为单身汉后,再没娶妻。他先在一家金矿担任保管员,后又调到招远市黄金公司任保管员,从年起干门卫看大门。在这段时间里,公司大院一角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刘盛兰的“家”。

他多年来最奢侈的消费行为之一,便是花元,订了一份晚报,以便在报上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至今,他仍坚持看报的习惯,他的床头每天仍摆放着当地的晚报。

他最值钱的家当是汇款单和回信

村里有人说,刘盛兰是个典型的“倔强人”。

年,当时在招远黄金公司担任保管员的刘盛兰,寄给邹城市13岁中学生吕亚洲50元钱,这是他献出的第一份爱心。此后,刘盛兰跟着了魔似的,只要知道有孩子上不起学,就会把手头的钱寄过去。

2年,刘盛兰搬回村里祖上传下的3间茅草房住。没有收入,他就每天到村子的垃圾桶和村集市上捡酒瓶、易拉罐等变卖,卖回钱后,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还是全部捐献给了素不相识的困难学子。

他捐助的学生,从周边几个地市很快扩展到全国各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钱是老人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在招远市区拾荒攒下的,甚至有人一度以为刘盛兰是位女性,称他“刘盛兰阿姨”、“刘妹子”。

“吃的是从集市垃圾堆捡回的脏馒头、破菜叶、烂水果,锅里时常蒸着烂白菜、萝卜叶腌制的咸菜……”把所有积蓄都捐了出去,自己过得连普通收破烂的都不如,村里人觉得他“神经病”,很多亲戚也疏远了他。

老邻居王日祥说,也有好心村民上门劝他为自己留点养老钱,但都无功而返。“太倔了!他这脾气,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多年下来,家里收到了一大堆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信中有人称他“亲人”、“爷爷”,也有人称他“阿姨”。但因资助的零散性和通讯方式变更,很多学生已经和老人失去了联系。

来自天南海北受资助孩子的几百封信是老人最大的支撑,92岁的他依然能清晰记得每个来信者的困难情况。

他的精神“比招远黄金还珍贵”

所有人都说,他是个值得尊敬的“大好人”。

行善积德,刘盛兰坚信把所有的钱捐出来,老了都不会生病。他确实没生过大病,感冒也很少,甚至有一年被车撞了两次,连皮外伤都没有,只是有点痛。

刘盛兰拾荒助学引起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pp/1361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