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作家协会年度入会人员名单公布,我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11名会员成为省作协会员。
米梅张静王小勃
孟江海陈永笛胡忠海
辛峰王燕李宇飞
陈云峰代鹏飞
伊梅,真名米梅,回族,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余篇(首),作品散见于《诗潮》、《延河》、《西部时报》、《教师报》、《天水晚报》、《宝鸡日报》等全国多家杂志报刊,并多次在国家、省、市征文中获奖,著有诗集《和阳光在一起》,长篇儿童小说《桃花朵朵开》。
一直以来遵循文学就是人学,从来不敢取巧,也不敢造作,脚踏实地的生活工作学习,在生命真切的体验中,让文字结晶出来,是汗水,是心血,更是珍珠,无论璀璨与否,它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与最普通最平凡的生命有最大的亲和力,反映着他们的心声,化解着他们的忧伤,缔造着他们的快乐。
张静,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协理事。年开始刊发散文,相继在《四川文学》、《湖南文学》、《青海湖》、《散文百家》、《延河》(下半月)、《岁月》、《东京文学》、《青岛文学》、《意文》、《华夏散文》、《漳河文学》、《宝鸡日报》等刊物发表散文作品60余篇20余万字。作品入选年《陕西青年文学选》(散文卷)、年《陕西文学年选》(散文卷),多次获得市级以上散文征文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并荣获年宝鸡市“第五届秦岭文学奖”散文奖;散文集《故乡是一蓬草》即将出版。
王小勃,笔名王小波,陕西凤翔人。“文学陕军”八零后作家培训班学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获得多项文学奖项,出版有小说集《虹》。代表作品有《虹》、《青涩的承诺》、《人生若只如初见》等。
写作从来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选择了这条路,也就选择了与灵魂对话、埋下头来构筑自己的文字王国。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很庆幸从事了这样一种体裁的实践工作。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命的感悟力助我走得更远。
孟江海,年生,陕西华阴人。华阴市作协主席,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华山风》主编。出版有文集《静夜集》、诗集《另外一个自己》。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延河》、《秦都》等期刊。
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林微因的“在心里修篱种菊”,写作更像是一种自我的修行或者是救赎。只有处在真正的平静中,才能写出跃然于纸上的文字。即便对自己的生命来说,这也是个很好的交代,然而很多时候连个交代也没有。
陈永笛,男,陕西潼关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以散文诗歌创作为主。作品在《延河》《秦都》《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等报刊发表。曾入选《陕西文学年选》《陕西青年文学选》《当代微型诗首点评》等。出版散文集《风起关河》,获第二届杜鹏程文学奖提名奖。
最早的写作,始于工作后,那时候有清趣,有清闲,一切都是美好。
慢慢接触人多了,看到了以前自己的自以为是,单纯和可笑。
块垒在胸,不吐不快。无病呻吟,永远感动不了读者。
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怎么感受这世间的沧桑和温暖。
胡忠海,男,年出生于陕西南郑,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现工作于汉台区政府政务中心(教体局窗口)。作品散见《延河》下半月刊、《秦都》、《衮雪》、《文化汉中》、《汉风》等报刊杂志。
多年前偶尔的一次成功投稿,带给我写下去的勇气。静下来读读书,写写文字,就像卸下厚重的铠甲的战士,不再困顿于尘世纷扰,身心也得到了休养、升华。今后,只要条件许可,还是会坚持过这样有文字相伴的生活,还是会写一些有温度、甚至有些重量的文字,感动自己,也慰藉他人……
辛峰,年生于陕西彬县。笔名伤心碧、千恨百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西安欧亚学院新闻大专、西北大学中文本科学历。近年来在《散文诗》《视野》《华商报》《豳风》天涯文学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西漂十年》。现就职西安某报社。
在我的心目中,文学始终是一份神圣的事业,从事写作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刻骨铭心的眷恋。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以一种坦荡的胸怀与悲悯的心灵去仰视宇宙、俯察世事是我此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西漂十年》只是我刚刚起步之时一块小小的路碑,但已足以鼓励我继续未竟的征程。古城西安是大西北的桥头堡,更是一方文化资源丰富的宝地,我相信在这块土地上一定会诞生像《白鹿原》《秦腔》这样更多令世人铭记的文学样本。
王燕,笔名王一凡,汉族,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穿过尘雾》。
关于写作,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谈的,就好像有人问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一样。这只是一件我自己喜欢做,愿意做,并且相信我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所以就一直做下来,哪怕真的很辛苦,但我的内心却很快乐。
李宇飞,笔名扶小风,年生,陕西扶风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左年》,散文集《湋川笔记》。作品散见《延河》《青海湖》《散文世界》《秦岭文学》《延河》(下半月)《宝鸡日报》《桂林晚报》等。部分作品被《盛开?散文年选()》、《中国最美散文》、《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散文卷)》等转载。曾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第二十四届全国孙犁散文奖,第四届柳青文学奖、宝鸡文学网首届年度文学奖。
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字的创作就是写作者内心的部分映射。我只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因此在工作之余,一直用文字找寻故乡这片厚重土地的灵魂。从十八岁背起行囊离开故乡,生命便注定了把灵魂寄托在远方。因此在自己安妥乡思的文字里,日复一日地如河流一般奔流着。感谢故乡泥土的清香,让我在文字的思索中匍匐前行。
陈云峰,生于年11月25日,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小小说散见于《西安晚报》《宝鸡日报》《秦岭文学》《感悟》等报刊。作品入选《中国诗歌:21世纪十年精品选编》《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等多个选集。著有诗集《一座城》。
就诗歌而言,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但凡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无不语言凝练,通俗易懂,言之有物,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