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陕西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航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陕西省民航发展“头号工程”,是民航局支持建设的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承载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服务“三个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肩负着“民航强国、陕西担当”的重大责任。
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西安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有力支撑“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中国最佳中转机场”,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年7月,西安机场总体规划取得民航局和陕西省政府联合批复;
年1月,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详情点击:批了!西安机场三期扩建获国家立项批复!)
年1月,取得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详情点击:重磅!国家发改委批复西安机场T5航站楼,规模中西部第一!)
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以年为目标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万吨的目标进行设计,项目总投资.45亿元,包括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
机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70万平方米东航站楼,个站坪机位,35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及停车楼,以及捷运系统、货运、航食、消防救援等辅助生产设施,配套建设供电、给排水、供热、制冷、供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将现北跑道改造为平行滑行道,在其北侧新建长米、宽45米的北一跑道,在北一跑道北侧新建等规模的北二跑道,北飞行区等级指标4E;在现南跑道南侧新建长米、宽45米的南二跑道,南飞行区等级指标4F。
按照陕西省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成为“陕西具有地标性质的项目”和民航局提出的“把西北民航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典范工程”的要求,西部机场集团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期建设,全力打造“四个工程”,努力建设“四型机场”。
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以“四型机场”建设纲要为指导,
在平安机场建设方面,围绕空防安全、治安安全、运行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民航安全的基本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构建“4道防线12层级”的机场安防体系,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措施,筑牢多层级、立体化、全覆盖的安全防线。
在绿色机场建设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绿色指标体系,把绿色理念细化落实到机场建设、运营、管理的全链条实践中,通过科学规划设计,东航站楼以建设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综合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冰蓄冷、地辐射、海绵城市等技术工艺,广泛应用新能源,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运行。
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前沿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优化生产运营,提高机场容量与运行效率,提升旅客体验和服务品质,实现航班中转快速衔接,行李自助托转,旅客高效换乘。在国内首次应用智慧跑道系统,为跑道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加强对FOD防范、跑道非法侵入等安全风险的管控。搭建BIM管理协同平台,在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实现BIM全生命周期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物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在人文机场建设方面,依托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长安盛殿、丝路新港”理念,航站区规划顺应大长安九宫格布局,建筑形态借鉴大明宫含元殿的意向,立体化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聚焦出行新需求,东航站楼是全球第二个采用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功能流程组织,能够实现国内、国际始发旅客同层出发,无需楼层转换,全面提升旅客舒适度。旅客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米,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全流程体现人文关怀。
修建捷运系统,以连接东(T1、T2、T3)西(T5)两大航站区。其中,陆侧捷运线路全长3km左右(双线),设3座车站,采用ART;空侧捷运线路全长约1.5km左右,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座车站,预留未来向西延伸条件,线路走向为东航站楼-卫星厅-T3航站楼东侧车辆基地,采用钢轮钢轨A型车。
此外,对标上海虹桥机场,在T5航站楼前,打造4.3平方公里站前综合商务区,建设商贸、酒店、总部办公、高端服务等业态。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注:地铁12、14、16、17号线在空港交汇,图中黄色区域为空港新城。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计划于年底全部建成,届时将成为拥有4条跑道、4座航站楼,东西航站区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预计年航站楼总面积可达万㎡、远期年航站楼规模达到万㎡,集航空、高铁、城际铁路(阎良机场城际、西安法门寺城际)、地铁(14号线,拟规划12号线、16号线)、捷运、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超级交通枢纽。预计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万吨,未来终端流量有望达到1亿人次以上。
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后,西安机场将以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快捷的空中通道、更加优质的特色服务,加快构建“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