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西安在古代长期称为长安,曾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十几个王朝在此建都。但在后来,因为经济中心南移,政治中心北移,经济发展缓慢,遂成为国内一座普通的城市。在网上,有网友们对中国的大城市做了排名,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为第一梯队,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苏州、青岛、大连等直辖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为第二梯队,而西安则被与长沙、合肥、郑州、太原、兰州等省会城市排在一起,成为第三梯队。那么,西安是怎样逐步落伍的呢?小编试着分析西安数千年来的变迁史,以解读西安日益式微的原因。世园会长安塔西安人最引以为傲的历史为周秦汉唐,这四个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都曾定都长安。西周是第一个在西安定都的王朝,不过当时并不叫长安,而叫镐京,至今在西安西郊仍然有个乡叫镐京乡,位于昆明池东边。周人发源于渭水流域,即今天的宝鸡凤翔,岐山一带,也就是封神榜中常说的西岐,后来迁至镐京,与此并存的还有一个滈京,即在今天的沣河畔,全称沣滈二京。不过西周只存在了多年,就被犬戎所攻灭灭,迁都洛阳。西周行政图秦部落先祖起源于山东一带,因为其首领飞廉、恶来在武王代纣中助纣为虐,后又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旦迁到了今天甘肃天水一带,后来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赏赐周发源地宝鸡一带的土地,后来逐渐向东发展,定都咸阳。但经一些专家考证,古代的咸阳即今天的西安西部。汉高祖刘邦灭秦后,定都长安,地址在今天西安汉长安城遗址。经过汉初休养生息,汉长安城成为国内最大城市,人口三十多万。汉城湖大风阁汉朝灭亡后,在两晋、十六国到南北朝这几百年间,是长安定都频率最高的,不过相对也都比较短命,西晋、后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六个政权都定都于此。在十六国中,前秦是定都长安最长的一个王朝,前后达四十多年,直到淝水之战后土崩瓦解。之后后秦(姚秦)继起,存在三十多年。后来刘裕率军北伐,后秦灭亡,后秦皇帝姚泓投降,押往建康斩首。不过刘裕为了争夺帝位,放弃长安,使长安又沦入匈奴族大夏政权赫连勃勃之手。再后来,大夏为北魏所灭,长安也就为北魏所有。北魏河阴之变后分裂,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迁都长安,并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后来攻灭高欢所建立的北齐,统一北方。北魏和西魏时期,关陇集团开始形成,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后来外戚杨坚夺得帝位,几十年后为亲戚李渊取代。隋唐两代皆定都长安(隋称为大兴),并依照周汉两朝,以洛阳为东都。唐代的长安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上百万,占地面积为今明代修建的西安城的7.5倍,达到87平方公里。至今在西安南郊一些地方还残留有唐城墙和城门,如明德门。而今天西安东郊的兴庆宫公园,唐朝时为唐玄宗当太子里的府邸。唐长安城唐朝后期,经过黄巢起义,日益衰微,不久朱温逼唐昭宗东迁洛阳,后又杀唐哀宗称帝。从此以后,长安再未做过大一统王朝的都城,长安这个名字也只存于文人们的笔下,如辛弃疾的词中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故事,也是发生于作者假托的长安城中。明朝以后,西北日益干旱,长安也被改为西安府,据说朱元璋曾派儿子朱标考察西安,想迁都于此,但朱标后来病死,迁都也就没了下文。不过朱元璋还是封二子朱樉为秦王,坐镇西安,并重修了西安城墙,成为今天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末代秦王朱存枢投降李自成。但不久,李自成兵败,末代秦王也不知所踪。到了清朝和民国,西安一直是作为陕西省会所存在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西安地处内陆,也是日益没落,地位远不及沿海一些发达城市。据说在抗战时期,西安曾被定为陪都,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陪都却是重庆。当前,对于西安是几朝古都,一直有争议,除了西周、秦、西汉、西晋、后赵、前秦、后秦、西魏、北魏、隋、唐外,其它一些朝代能源能算在内,还有争议,如王莽的新朝、武则天的武周,还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不过,不管是多少朝古都,都已作古,对于今天的经济发展也没有太大的益处。西安小寨天而今天的西安之所以发展慢,主要缘于三个原因:一是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难以发展现代工业。二是气候和人为污染,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雾霾日益严重,夏天高温全国数一数二;三是发展不均衡,唯以房地产和旅游业为支柱,其它领域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
揭秘西安是怎样从四大古都沦为现在的三流城
发布时间:2024/8/10 12:20:51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