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品牌 > 出土文物显示宝鸡自古就是多种文化交

出土文物显示宝鸡自古就是多种文化交

发布时间:2025/2/17 12:16:23   点击数:
自去年11月中旬至今,宝鸡市文管部门对该市高新区一工地出现的古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西周早期墓葬5座,战国时期墓葬3座,出土瓷、陶、青铜、金、玉、骨、玛瑙、绿松石等各类文物件(组)。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及墓葬形制表明,5座西周早期墓葬的主人是姬姓高级贵族。1月25日,记者从“宝鸡市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去年11月15日至今,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市高新区旭光墓地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整理是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取得考古发掘团体资质后的重要的一次独立担当的考古发掘活动。发现:废弃的工厂里惊现西周青铜提梁卣(yǒu)年11月14日,宝鸡市高新区旭光村市政建设中发现一件西周青铜提梁卣。接到报告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立即展开抢救性考古勘探、清理发掘工作。发现文物的地方位于宝鸡高新区旭光村旭光工业园一废弃的工厂里,距离高铁宝鸡南站仅米,与年出过青铜重器的石鼓山西周墓葬群也只有5公里的距离。因为所在地在旭光村,考古人员把此次发现墓葬群的地方称为“旭光墓地”。初期到达现场的考古人员说,年,宝鸡市博物馆就曾在这里清理出一座西周墓葬,出土青铜甗(yǎn)、簋(guǐ)各1件及陶鬲(lì)、陶罐、串饰等文物。在勘查、清理过程中,地面附着的约30厘米厚的混凝土地面,给考古人员带来麻烦。在施工方的大力支持下,考古人员对墓葬上面面积约平方米的混凝土全部揭开,先后发现了8座墓葬。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和清理工作顺利进行,文管部门在发掘现场设置围板墙,封闭工作场地,搭设三个值班帐篷,安装安全监控系统(现场监控及远程监控系统、红外光墙报警系统及保证供电的UPS供电系统),并配备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及基础设备,以保护出土器物。截至今年1月8日,工作人员完成了对8处墓葬的考古清理、文物遗存提取的工作。目前,墓葬已经回填,此次考古工作的野外部分结束,转入文物修复及资料整理阶段。成果:联裆鬲及青铜器铭文表明5座墓葬主人是西周姬姓贵族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辛怡华介绍说,8座墓葬中有西周墓葬5座,编号分别为“M1”、“M2”、“M3”、“M4”、“M8”,战国时期墓葬3座,编号是“M5”、“M6”、“M7”。5座西周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深度3-4米,面积6-10平方米,均有熟土二层台,一椁一棺,葬式为直肢葬,头向朝北,无腰坑,其中4座墓(“M1”、“M2”、“M3”、“M4”)呈“一”字排列,整齐有序。这些西周墓葬均有随葬青铜器,一般为一鼎一簋一觯(zhì)。3座战国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深度2.7米,面积约3平方米,均为屈肢葬,无腰坑,头向朝西。随葬陶器为一罐一鬲一盂。值得一提的是,8处墓葬出土各类文物件(组),质地有瓷、陶、青铜、金、玉、骨、玛瑙、绿松石等,其中原始瓷器1件,陶器15件,青铜礼器10件(其中有铭文4件),青铜车马器件,玉器27件,玛瑙串饰5件(组),杂器15件(组)。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铜器铭文,考古人员初步判断旭光墓地为西周早期贵族公共墓地和一处战国秦人墓地。一件青铜簋的内底有铭文6个字,考古人员按照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顺序,依次将其翻译成“帝+大”、“伯”、“作”、“宝”、“尊”、“彝”,连起来大致的意思就是一个封地在“帝+大”的“伯”制作的祭祀先祖的青铜礼器。墓葬群中还出土了姬姓周人墓葬里经常出现的联裆鬲。两相结合,再加上对墓葬形制等因素的考量,辛怡华等考古专家认为墓葬主人为姬姓高级贵族。至于墓主人与周武王姬发的血缘关系到底有多近,还需进一步考证。辛怡华指出,此次发掘表明,早在距今-年龙山文化时期,旭光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0年前,这里是一处西周贵族的公共墓地;年前秦人又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同时,各墓葬随葬器物特色各异。“M2”发现的原始瓷瓿(bù)是目前陕西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一件,可能来自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南方文化特征。而“M4”出土了金箔饰。金制品一般多见于北方草原地区,关中西周墓葬中极为罕见,是北方游牧文化的典型饰品。具有南北两地文化特征的文物在此一并出土,表明宝鸡自古就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宝鸡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质。旭光墓地的发掘对研究西周、战国时期宝鸡一带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及西周时期地方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进一步证明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来源:文/图西安晚报记者王晓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pp/1674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