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加入到集邮大军中来的,只记得是小学。
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啥叫集邮,班上一个与我关系很好的同学,他的二叔在北京,差不多每周都有信件寄到我同学家里。那同学看着信封上贴的邮票挺好看,就撕下收集起来,有重复的就给我,慢慢地我也爱上了这些花花绿绿的邮票,后来才知道这是最初级的集邮行为。
从那以后,我到处留心收集邮票。那个时候我们集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买新邮票。新邮票要去邮局买,我们乡上的邮局比较小,也没有多少新邮票,最常见的就是2角钱的上海民居,其他邮票也很难见到。要买新邮票就得到县城的邮局去,但需要把握好时间,因为新邮票发行有时间和过程。去得早了,邮票还没有到;去晚了,就没有了。那时电话也不方便,消息相对滞后,也达不到有新邮票到了就电话通知的状况。上学期间,每当父母给我零花钱,我总要想尽办法省下来一些,去买邮票。尤其是初中时,我有很多次在星期天骑自行车到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买邮票。但往往是骑车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却没有新邮票。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收集盖过戳的邮票。或从亲朋好友给自己的来信上,亦或从别人的信件上(当然要征得人家的同意才行)撕下来。那时候写信然后等别人回信,或托在外地上学的同学买邮票,再或者去求别人要邮票,交换邮票是常有的事情。
随着收集邮票的增多,就得想办法好好保存。现在回想起来,集邮过程中自己制作集邮册很是令我难忘。那个时候,看到别人用集邮册存放、归类邮票,很是羡慕,但苦于父母给的零花钱有限,买不了集邮册。于是我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用的材料比较简单:约一厘米宽的塑料胶带和不是太厚且透明的塑料纸,还有大开本的书。我参考邮局卖的集邮册,先把透明塑料纸裁成比邮票稍高一点,但比书的宽度稍微窄一点的长方形,然后用塑料胶带粘在音乐书上(我们上学的时候,只有音乐书比较大且纸张厚一些)。我把裁好的塑料纸左边、右边和下面三个边粘住,留最上面的边放邮票。由于音乐书整体是长方形,而集邮册整体则偏正方形,比较死板和机械的我还得把音乐书用刀子裁剪成偏正方形一些,然后在封皮上用粗体笔写上“集邮册”的字样,为的是和邮局卖的集邮册一样。为此,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手指头被划破了好几次,鲜血直流。手上的伤口虽然疼得厉害,但看到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集邮册,心里还是挺高兴的。那时我一连制作了六七本这样的集邮册,很多送给了与我同样窘困且爱好集邮的同学。现在想起来,为了集邮我省吃俭用,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了一切困难。
初中毕业那年暑假,我跟着二叔来西安打工,帮着干建筑活。身上有了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积蓄,加之在西安,可买的邮票也比较多,于是就在附近的西安李家村邮局买了许多邮票,也买了不少集邮类的书籍和报刊、杂志。直到现在,这些书籍和报刊、杂志以及我自己制作的那些集邮册还在老家的柜子里和邮票一样被珍藏着。
后来我到西安上学,与天南海北的同学通信,也收集了不少邮票。再到后来参加工作,条件相对就更便利了,收集的邮票也就更多了,也就更加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专科治疗白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