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童轶事
作者:李军君“自作多情”准备上二楼去教室上作文课,路过一楼的楼道,我不经意间转头,洁白的墙壁上一行漆黑的字映入我的眼帘。虽然它们只是蝇头小楷,但是端正的字体显得醒目刺眼——“***到此一游。***画画。”“***”这三个字一下子刺激着我的眼,我的眉头不由得一皱,一股寒意顿时袭上我的心间。这小子怎么又在这里乱画呢?!他是我的作文班里的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他的作文一向写得很好,他平时总是表现得活跃好动。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他上次写的作文,洋洋洒洒五百多字的一篇作文生动地写出了妈妈的细心。整篇作文让我击节赞赏,然而作文周围空白处的“杰作”却让我不敢恭维以至郁闷失望——犹如美人那白皙妩媚的脸上不请自来的雀斑,倒了胃口,扫了雅兴。这个调皮鬼,怎么能给作文乱化妆呢?!想到这里,我决定一会儿上作文课时批评一下他的“自作多情”。孩子们都来到了作文教室,我先给他们逐一讲评上次写的作文;自然,我第一个讲评了他的作文。表扬以后,针对他的“自作多情”,我调侃了他一番:“小帅哥,别乱给自己涂脂抹粉,不化妆不是更帅吗?”他嘿嘿地笑着,点头默许。感情太丰富了,“多情”也是自然的。他是一个聪明、敏感而富有创造力的孩子,我并不太计较他的“自作多情”,那是他创造力的旺盛表达。“胡言乱语”“李老师,先讲我的作文吧!”我刚要讲评孩子们的作文,他就急不可耐地催促着我。他对自己的作文充满期待,他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我正打算第一个讲你的呢!”我忽然严肃地对他说。“我写得很好吧!”他开始自夸起来。当我表扬了他的作文写得好时,他兴奋地大声说:“我妈妈看了以后一定会激动得开心得不得了的!”他沉浸在自己的言语营造的欢喜氛围里。当我把作文本发给他以后,他不断地翻看着自己的作文本,并且按捺不住地喃喃自语,同时和同桌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
当我突然喊他的名字,让他认真听其他孩子讲出各自的想法时,他还在不时和同桌“胡言乱语”,我自然生气了:“不要再‘胡言乱语’了!多向这个女孩子学习,她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不要以为自己写得好就不认真!——我最喜欢认真的孩子!”他如梦方醒,不再“胡言乱语”,迅速调整好心态,认真听课了。我自然理解他的“胡言乱语”,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获得了成就,赢得了赞扬,满怀兴奋时情难自已,谁都想多说几句,自我炫耀一下,不是吗?“胡作非为”课间休息一小会儿,孩子们去上洗手间。他出去了一下,忽然像风一样笑呵呵地刮进教室。两个小男孩跟着他,满脸抑制不住的兴奋:“李老师,他乱撒尿!刚才给洗手间的垃圾篓里撒尿了!”他们的告状,在他听来似乎是一种炫耀,他笑得前俯后仰了——那是一种纯真的无邪的欢快的笑!这小子真是太不像话了!竟然这样“胡作非为”!他太放肆了!这是不能允许的做法!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在心里乐开了花:这个捣蛋鬼,就会捣蛋。我知道他精力旺盛,玩得兴奋时难免“胡作非为”。教训固然是需要的,但是也不必太过严厉。我还是郑重地告诫他以后不许这样调皮捣蛋了。
正在这时,另一个老师听闻孩子们的欢呼,走了进来,厉声质问他随意撒尿的事,并让他去“清理作案现场”,我赶紧叫他投案自首、将功补过、改过自新。他这样的“胡作非为”,尽管让人不能容忍,但是难道这不是一种童心的自然流露吗?经常“自作多情”,有时“胡言乱语”,偶尔“胡作非为”,这些顽童轶事就是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的生活状态。这些看起来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但是难道这些不好吗?我们不需要指责,我们更需要欣赏!我们想想自己的童年吧——哪个孩子不调皮?哪个顽童不捣蛋?哦,这也是人之常情吧,这也是孩子的常态吧,这也是值得已经成年的我们用一辈子来反复回味并且无限向往而难以挽回的童年趣事吧!(李军君修改于年11月6日23:12,在深圳龙岗)
特别声明: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需要,联系作者。
李军君联系
邮箱:
qq.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澶氬皯閽?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屽尰闄㈡瘮杈冨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