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特点 > 全年GDP力争增长7左右这场发布会信

全年GDP力争增长7左右这场发布会信

发布时间:2024/1/31 14:53:17   点击数:
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guanaijiankang/pifujiankang/42829.html

4月29日

首场西安市“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举办

此次系列新闻发布会旨在

深入宣传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接下来将陆续邀请市级有关部门

各区县、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

介绍本部门、本区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紧盯“六个打造”

推动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具体举措

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不误”

首场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介绍了市发改委将围绕市委确定的目标和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做好粮油、煤电油气、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强化企业生产服务要素协调保障,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全力推进经济稳增长,完善经济稳增长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精准调度,力争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突出抓好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启动西安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抓好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亿元以上,个新开工项目上半年开工80%以上、三季度全部开工。

力争4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60家

中欧班列(西安)吞吐量达30万标箱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牵头抓好氢能产业链育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工作,落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推进西安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动绕城以内物流园区“退城入园”工作,引育物流龙头企业,力争4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60家。

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际开放大通道。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提升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质量效益,开行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吞吐量达30万标箱。持续开通国际航线,扩大第五航权使用范围。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区域合作事项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创新改革,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高标准策划和组织年“双创活动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政府类和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10个、6个工作日内,确保项目审批限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确保年底地铁6号线二期开通运营

完善“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统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强西安都市圈建设顶层设计,制定都市圈建设推进方案,策划都市圈建设重大项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蓝田通用机场建设,推动西延、西十、西康高铁建设,加快推进地铁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地铁6号线二期开通运营。推进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输电电网建设,力争“迎峰度夏”前全市电网安全供电能力达到万千瓦。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相关措施,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聚焦民生保障补短板,持续推进医疗、教育、民政、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完善“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增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系。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粮食储备吞吐调节作用,增强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能力。

市工信局

有力支撑稳增长

一季度82项目标任务按时序进度完成

聚焦聚力“四大领域”、实施“六大行动”……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市工信局围绕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强市的目标,按照量化可考原则,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为高质量发展、培育认定、目标支撑等3大类82项量化指标,并逐项分解制定了月度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一季度,82项目标任务均按时序进度完成,有力支撑了全市稳增长工作,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亿元,增长15.5%;增加值增长8.7%,比去年全年加快3个百分点。

今年,市工信局将围绕重点工作,聚焦聚力“四大领域”。一是聚焦做强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二是聚焦做大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聚焦做优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四是聚焦“一核两廊八板块”发展格局,提升文化旅游产业。

同时,夯实工作举措,加快实施“六大行动”,即:培育壮大企业专项行动、产业链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制造业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创新驱动引领专项行动、产业招大引强专项行动、促进融合发展专项行动。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按照“能高则高、能快则快、能好则好”的原则,发扬“勤快严实精细”的作风,紧盯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把工作往前排、把进度往前赶,加强沟通会商,常态化做好分析研判调度,以82项目标任务创新突破,带动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作取得新成效。

市文旅局

抓好四方面工作

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我市未来5年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出了宏伟目标和具体要求。围绕“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和推进九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实,市文旅局将全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强链补链

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开展文旅产业链式布局,以旅游产品与服务、文创产品、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数字文旅、文化制造、文旅会展、文旅节庆等8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坚持靶向施策、精准扶持,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文旅企业倾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成长壮大。

打造旅游演艺金品牌,讲好新时代西安故事,提升西安演艺产业能级,彰显迎宾国礼《梦长安》、行业标杆《长恨歌》等精品演艺的国际范、中国风、西安味,全市旅游演艺达到27部,加快演艺之都建设。

壮大数字文旅产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旅游服务智慧化水平,全市智慧景区、旅行社达到30家。

做大文旅会展产业,高水平承办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文旅会展活动。做强文旅节庆品牌,办好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及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戏剧节、西安国际舞蹈节等文化节庆品牌活动。

改革创新

加快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促进城市能级提升为主线,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加快碑林区、周至县图书馆和文化馆、莲湖区图书馆建设,推动“城市书房”布局建设。

新增1-2家高A级景区,打造推出20条以“文化游、山水游、红色游、休闲游、乡村游”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巩固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

大力引进国际度假品牌酒店,鼓励发展体现西安特色的主题酒店,加快打造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高品质酒店群。四是加快实施城市旅游观光巴士项目,提升市内旅游交通便捷度。

搭建平台

深化国际人文交流

叫响做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主题形象,建立集“文化交流、品牌营销、招商引资、城市推介”四位一体的文旅交流推广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西安文化旅游走出去。

充分利用“东亚文化之都”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举办“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西安音乐会;与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韩国仁川广域市等文都伙伴城市共同举办青少年线上研学交流活动。

围绕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职能,促进会员城市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举办会员大会、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文艺精品线上展演、非遗民俗云展播等系列活动。

发挥古丝路起点的历史和区位优势,开展“一带一路”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承办“智慧亚洲”数字旅游发展论坛、水灯节等泰国文化日活动、捷克“欢乐春节”活动,举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外国人眼中的西安”微视频展播活动。

农旅融合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文旅+农业”融合发展,坚持主题化、品质化、多元化导向,打造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民宿,开展西安乡村旅游年系列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培育国家旅游重点镇、乡村旅游重点村,全面推进省级特色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市级旅游示范村创建。推动农村景观、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融合发展,推出3-5个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动力和乡村旅游振兴的重要载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市科技局

明确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秦创原建设

今年3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创新能力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将全力抓好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围绕高标准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市科技局将年全市秦创原建设工作思路概括为“”。

据悉,“”即:以促进两链融合加强需求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主线,抓好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两大任务,实施创新平台能级、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创业生态、创新人才引育五大提升工程,开展区域创新示范、“三器”培育引领、项目支撑牵引、创新生态优化和保障机制护航五项行动,为打造丝路科创中心和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劲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抓好创新平台,强化科技赋能作用。支持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运行。推进建设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60个,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40个。加速秦创原数字平台的应用、完善和互联互通,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要素科创服务矩阵。

抓好企业培育,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全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1万家,秦创原总窗口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家。

抓好科技金融,强化资本加持效应。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基金西安子基金、秦创原种子基金等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种子、天使和成长基金。引导创投机构投资全市硬科技企业,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广“技术交易信用贷”等产品,支持担保机构为科创企业增信。全年服务科技企业贷款不少于家次、贷款金额33亿元。

抓好环境优化,强化整体服务水平。打造秦创原特色园区,支持沣东孵化器基地,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硬科技社区、西安电子谷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样板。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等活动,吸引优质人才和项目团队落地。支持高校“三项改革”任务,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持续开展秦创原产学研协同创新路演等活动,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亿元。

抓好人才引育,强化智力资源支撑。加快秦创原“三支队伍”建设,支持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创办领办企业,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创新团队和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离岸创新创业平台,计划累计引育各类高端人才名。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康乔娜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柯希飞

编辑:Mia

审核:天乙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td/1549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