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在今年的高考数学题中,就有一道“烧脑”的数学题以一件国宝级文物为灵感。这件出现在高考题中的文物,就是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珍宝——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在全国高考Ⅱ卷数学第16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个面,其棱长为_____。(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正是题中所提到的“半正多面体”。该印质地煤精石,呈八棱多面体。一共有26个印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个,三角形印面8个。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有的因棱角磨损,只有1.8或1.9厘米)。通体高4.5、宽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浸蚀,印体表层已有多道裂纹,局部剥落,棱角略有残损。在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14个正方形印面上镌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敕”“令”“密”等。这枚印章是它的主人辉煌人生的反映,也是当代人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凭证。而这枚外形别致的独孤印属于谁呢?又为什么要制作成这幅模样呢?这就要说说这枚印章的主人——鲜卑族大贵族、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独孤信。独孤信(一),突厥(鲜卑)望族,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独孤信出身豪门、英勇善战、功勋卓著,而他的三个女儿也分别成了北周、隋、唐三朝的皇后,他的家族因此成了三代外戚,他本人也被称为“史上最牛老丈人”。这位“最牛老丈人”随身携带的印章自然也不一般。按照当时的礼制,像独孤信这样位高权重的公卿大臣,是一定会拥有金质官印的。可是独孤信官职太多,文武兼备,随身携带十几个金印无疑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把所任各种官职的印文连同常用的一些印文集于一印做成多面印,随身佩用,既简便,又别致。这一枚十四面煤精印,一印多用,不仅提高处理政务的效率,顺带解决了朋友通信、家书往来的问题,携带方便,显示出古人的智慧。而这枚国宝印章,是年11月9日,由一名中学生在旬阳县城东坛废墟玩耍时偶然捡拾到的。这枚伴随了独孤信十余年的印章终于重见天日,向我们诉说着它的主人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荣光。而这一次,这枚印章又出现在了无数考生的试卷中,也让不少网友感叹:“今后可真要仔仔细细逛逛博物馆呀。”(西安日报记者张杨)
是一座大学陕历博独孤印成了201
发布时间:2024/8/7 12:04:55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