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春节最为特殊,“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对许多漂在外的异乡人来说,可能是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但大年三十是春节的高光时刻,即使不能回家,仪式感也要在这一天得到实现,寓意着大家对过去一年沉甸甸的总结,和对来年的祝愿。日前,记者采访了很多“就地过年”的异乡人,有人计划和朋友在出租屋里、医院坚守值班、有人和新婚妻子一起享受二人世界……那么,大年三十,他们具体怎么过的?记者再次进行了采访。疫情改变了过年方式马天早早问好了附近饭店、小菜摊和超市的营业时间,知道菜摊大年三十下午关门,一直要到初五才开门。大年三十上午,马天早早就出门去买了很多菜备着,西葫芦、甘蓝、芹菜、洋葱……他买了很多储存时间较长的蔬菜。买菜回家后把提前准备好的对联贴上,还挂上了灯笼,“回不了家觉得太冷清,就把从前觉得无所谓的春节仪式感都找回来。”马天说。一切准备妥当,就开始做午饭了。老家习惯在大年三十中午吃油炸类食物,从来没有炸过食物的马天在网上看了很多教程,准备做一个家乡味道的小吃“鸡蛋泡泡”——就是把鸡蛋打散用水和面粉搅成糊状,再炸出来就好了。午饭解决后,前些天约好的朋友就来了。今年,“就地过年”是很多人响应的倡议,马天有两个朋友也没有回家,就商量着一起在他家过年。辣条、薯片、果干、可乐……早早在超市买好的吃的、喝的摆上了桌,马天说,年轻人的年货就是零食大礼包,有吃有喝后,再聚一起就可以玩乐了。年夜饭,马天加热了妈妈寄来的炸肉丸子和炖羊肉,自己做了一条红烧鱼,再加上凉拌牛肉、炒腊肉、香菇青菜、山药木耳凑成了一桌年夜饭。准备开始吃饭前,马天打开一瓶红酒,拨通了妈妈的
换个方式团圆爱一直在线西安晚报官方账号
发布时间:2024/8/11 18:14:32 点击数: 次